核心观点
1、2020年工控行业需求分化、国产化加速、内资份额及品牌力大幅提升,全年工控产品需求预计小幅正增长。
2、2021以3C、锂电、光伏、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制造需求预计高增,工程机械、电梯等传统制造有望 复苏,工控整体需求向好;产品端,运动控制重点产品如伺服、PLC、PC-based等需求预计高增,低 压变频器、DCS等预计稳健扩张,工业软件国产化节奏有望加快。
3、展望2021年,在智能制造大力推进、国产化继续提速、新兴制造需求爆发、运动控制市场快速扩张 的机遇下,技术实力强、产品及解决方案完备、供应链本土化程度高的内资品牌有望继续提升产品份 额、顺利拓展客户、加速强化品牌力,营收及业绩将延续高增势;长期来看,产业链布局完备、技术 实力强大、成本管控优秀、行业工艺及解决方案储备深厚、工业软件实力加速提升的内资品牌的成长空间巨大。
报告摘要
一、工控行业:构筑制造业新动能,内资品牌加速崛起
工业自动化: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、自动调整装置,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 加工生产的趋势。
分类:
1)项目型市场,即过程自动化(PA),如石化、冶金、电力、医药食品等行业,主要控制连续 变量,侧重控制稳定性;
2)OEM市场,即工厂自动化(FA),如汽车、电子、包装、纺织等行业,主 要控制离散变量,侧重精确性。
工控需求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,2019年工控产品市场规模1294亿元,同比下降0.6%;Q2以来国内疫 情控制顺利,经济活动持续恢复,在防疫物资需求爆发、新兴行业需求旺盛等背景下工控需求持续回暖, 前三季度工控市场累计增速已恢复至+2%左右。
产品+服务市场:企业设备维保、产线升级、成本优化、效率提升等需求均驱动工控服务市场稳健增长, 2018-2019年服务市场增速已高于产品市场,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势下,工控服务市场前景广阔。
2019年OEM市场规模625亿,其中机床工具、电子制造设备、风电、包装机械、纺织机械、电梯等下 游需求规模较大。
2019年项目型市场规模675亿,其中化工、石化、市政、电力、冶金等下游需求规模较大。
二、需求展望:景气周期开启,新兴制造高增
2020需求逐季回暖:Q2以来国内疫情控制顺利,经济活动持续恢复,防疫物资需求爆发、新兴行业需 求旺盛,工控需求持续回暖,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恢复至+2%。
2020 OEM市场表现强势:Q2以来半导体、锂电、3C等新兴行业需求旺盛,带动OEM市场表现重回项 目型市场之上。
2020Q1-Q3 工控细分产品表现:
1)受益于3C、锂电、光伏、风电等新兴制造业扩张,以伺服、PLC&HMI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核心产品 增速较高,其中伺服(通用运动控制)同比增长9.3%、PLC同比增长4.8%、HMI同比增长9.7%。
2)由于新老基建项目推进顺利,电梯、起重、建筑机械、工程机械等下游需求较好,低压变频器需求 同比增长5.1%;中高压变频器则基本持平。
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:2000年以来我国已大致经历6轮库存周期,平均周期长度在30-40月。 2020Q3市场逐步回归到制造业真实需求水平,实现近10%增长,叠加四季度以来宏观指标继续回升, 剔除疫情带来的波动,预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已进入新一轮工控景气周期。
三、工控逻辑:国产化进程提速,智能制造大势清晰
内资工控品牌在技术参数、品牌影响力、产业链完备度等方面接近外资领先水平,并通过性价比、响应 速度和服务优势持续抢占外资份额,近十年内资份额提升近10pct。
2020年国产化进程显著提速:疫情下内资品牌把握外资复工较慢、供货紧张机遇,并充分受益于国家 大力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,2020年以汇川、信捷为代表的内资龙头在伺服、PLC等环节份额大幅提升。
全球疫情防治效果分化明显,海外制造业(尤其低端制造业)在原材料供应、加工制造及运输等环节受 到严重冲击,大量制造订单向国内转移,如口罩、家电、电机、纺织品等,带来全球制造中国化率的提 升,并支撑国内工业增加值、出口订单、企业利润等指标持续回升。
四、工控产品:运动控制需求向好,内资份额加速提升
2019年国内伺服市场规模为110亿元,同比下降9%,主要由于贸易环境波动下电子、汽车、机床等下 游需求低迷;2020年前三季度伺服需求同比增长9%,主要由于光伏、锂电、3C等先进制造需求较好。
根据工控网数据,2018年伺服系统主要下游为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电子设备制造、锂电池等领域。
全球范围:以三菱、安川、松下为代表的日系与以西门子、施耐德等为代表的欧美系品牌为全球范围内 主流伺服供应商,技术成熟、品牌影响力大且产品线完备;
国内:日系品牌份额较为领先,以汇川、信捷、禾川等为代表的内资品牌近年来份额加速提升,2020 年疫情影响与国产化进程等机遇下份额大幅上台阶。
整体来看,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国产化率较低,外资品牌技术能力与产品线完备程度仍优于内资品牌。在部分产品环节如ERP、DCS等,以及部分领域如电力、冶金等,内资品牌表现相对较好。